合作咨询热线:

400-8866-399

干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阶段协同工作要点解析

2024-12-30 17:22:46|人气:76

1d2d074eec12f2e1e081eec440ce0841.jpg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各环节间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尤其是在深化设计这一阶段。如何巧妙地汇聚施工图设计、工厂预制生产、现场安装施工等多方需求与资源,构建一个协同作业的闭环体系,是驱动项目顺利前行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设计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分析实施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并详细阐述一系列具体的协同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案,旨在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01、协同设计的重要性

在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环节中,设计协同的作用远不止于提升设计速度与资源调配效率,它更是项目质量、成本效益及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具体而言,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1)保障设计信息的准确对接:

从施工图绘制到工厂预制,再到现场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协同设计”、“一体化设计”就是通过以设计方为主导构建的协同工作平台,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确保设计信息在各个环节间准确无误地传递与共享,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或误解导致的设计冲突与变更,从而维护了设计成果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2)强化决策效能与响应速度:

“协同设计”模式要求建设方、设计方、生产方、施工方等多方参与决策,通过实时沟通与反馈机制,快速响应设计问题。这不仅缩短了决策链条,提高了决策效率,还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3)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协同设计”机制还赋予了项目团队更强的风险预见与应对能力。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够全面识别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如设计缺陷、供应链波动、施工难题等,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缓解策略与应急预案,有效降低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与潜在损失。

(4)加速技术创新与融合: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载体,要求设计师具备跨领域的视野与技能。“协同设计”机制有效促进了各专业设计、工程造价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多方专业人士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体系、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充分挖掘装配式建筑两减两提的技术优势,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方案的技术含量与实用性。

02、常见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协同设计”机制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集成与同步困难

具体表现:

• 传递延迟:在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一旦完成,本应迅速、准确地传达至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供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设计要求,并根据生产工艺及施工方案对设计单位反提优化建议。然而,现实中往往因沟通渠道不畅、流程繁复,导致图纸及关键修改意见的传递遭遇阻滞。甚至出现施工图审查已完成,而必要的图纸修改却迟迟未能启动的尴尬局面。这种延迟不仅让生产计划和施工安排难以灵活调整,更可能打乱整个项目的进度节奏。

• 信息误解:跨部门、跨单位的专业人员面对同一设计信息时,常因视角与职责的不同而产生理解偏差。施工图设计团队可能侧重于建筑的功能布局与结构安全,而工厂生产技术部门则更聚焦于生产效率、工艺流程及成本控制。这种认知差异若未得到有效沟通与协调,极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引发误解,进而对产品的最终品质与项目进度构成潜在威胁。

69611c338c76f9f884c55723a14b5e96.jpg

▶ 不利影响:

• 变更频繁: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设计变更的频繁发生。为弥补信息传递中的疏漏与误解,不得不反复调整设计方案,以适应实际生产与施工需求。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设计工作的负担与成本,延长了设计周期,还可能在技术团队内部滋生不满与对立情绪,影响团队协作氛围。

• 质量问题:信息误解的深层次影响则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若构件生产未能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即便在后续施工环节中进行补救,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质量风险。这些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问题构件一旦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对整体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

2.2 技术壁垒凸显

▶ 具体表现:

• 专业知识壁垒:在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PC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工法等各个专业细分领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深化设计系统。然而,设计人员往往受限于自身的专业背景,难以全面把握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生产实施方案和施工实施方案中的技术问题也没有特别关注,使得这种技术障碍在工作协作中尤为凸显,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频发。

• 技术更新较快: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换代。从装配式技术体系到PC深化设计软件应用技巧,每一项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都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掌握新技能。然而,面对如此快速的技术变革,部分技术人员因时间紧迫和资源有限,难以跟上这一节奏,从而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

d1bb975b7f59404d34cd637cffd1b463.jpg

9d5fe2130190456bd6c15aac0e667c04.jpg


▶ 不利影响:

• 协作效率降低:技术壁垒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不同领域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协作。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和技术理解的差异,他们在面对项目挑战时往往难以迅速形成合力,导致决策过程延长,协作效率大打折扣,原本在设计阶段可以预见并解决的问题,遗留到生产或施工阶段处理,不仅影响PC构件的质量,对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 创新潜力受阻:技术壁垒还可能成为限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与集成的障碍。装配式建筑的深化设计,本质上是技术与信息的深度融合,若在项目实施中无法有效跨越各专业领域间的技术鸿沟,促进知识的无缝共享与深度整合,那么装配式建筑所蕴含的巨大创新潜力将被无情地束缚,其独特优势难以全面绽放,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创新步伐与发展轨迹构成不容忽视的阻碍。

2.3 利益冲突

▶ 具体表现:

• 利益分配失衡:在项目实践中,各参与方常常会遭遇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设计方倾向于追求设计费用的最大化,减少修改,维护其专业价值;而生产方与施工方则着眼于成本控制与利润提升。这种利益诉求的差异,往往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 责任界定模糊:当项目遭遇挑战或问题时,责任归属模糊造成各方相互推诿。由于缺乏清晰的责任划分机制,各方可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试图将问题归咎于对方,而非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种责任的相互推诿,不仅无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反而可能加剧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

▶ 不利影响:

• 延期风险加大:利益冲突如同一股暗流,悄然侵蚀着项目团队的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各方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与紧迫感去推动项目进展,导致项目整体进度受阻,延期风险显著增加。

• 成本压力增大:频繁的协商与调解不仅消耗着宝贵的时间资源,更无形中推高了项目的成本。每一次的争论与妥协,都可能伴随着额外的费用支出与时间成本。

2.4 协同机制不健全

▶ 具体表现:

• 缺乏协同平台: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协同平台,导致各方在协作时需要依赖传统的沟通方式(如电话、微信等),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 协同流程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协同流程和标准,各方在协作时可能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导致协同效率低下且易产生冲突。

▶ 不利影响

• 协同成本增加:由于协同机制不健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协调和沟通,从而增加协同成本。

• 协同效果差:协同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各方在协作时无法形成合力,影响项目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2.5 标准化程度低

▶ 具体表现:

• 个性化设计需求:尽管装配式建筑强调构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但实际项目中往往存在个性化设计需求。这要求生产方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定制构件和模具,增加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 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设计和生产。这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构件可能存在差异,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 不利影响:

• 生产成本增加:由于需要定制构件和模具来满足个性化设计需求,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 施工难度加大:不同厂家生产的构件可能存在差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调试时间。同时,标准化程度低还可能导致现场安装时出现问题,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03、协同措施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实现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高效协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协同团队与机制

• 组建跨部门协同团队:包括施工图设计人员、工厂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明确各自职责与任务。

•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协同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确保各方信息畅通无阻。

• 制定协同工作流程:明确从施工图设计到构件生产、再到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流程,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

3.2 深化设计资料收集与整合

在深化设计阶段,需要收集并整合来自多个部门的资料,以便于统筹考虑施工图设计优化、工厂生产的便利性以及现场施工的施工措施要求。具体包括:

• 施工图设计资料:包括建筑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图纸、机电设计图纸等,用于指导预制构件的设计与生产。

• 工厂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模具设计图纸、生产设备参数等,用于评估构件生产的可行性和效率。

• 现场施工资料:包括斜支撑、竖向支撑布置图、吊装与安装方案、施工顺序等,用于指导现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3.3 深化设计优化与调整

在收集并整合各方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的优化与调整。具体包括:

• 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减少构件种类和模具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 节点优化设计:针对节点复杂性问题,进行详细的节点分析和试验验证,优化节点设计,确保其既安全可靠又便于施工。

• 施工措施要求细化: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细化施工措施要求,如固定斜支撑的设置、固定模板的选择、固定塔吊的布置以及吊装顺序的安排等。


04、重点问题

装配式项目涉及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施工措施规划,例如:施工电梯、塔吊附壁等关键设备预埋件的精准预埋,物料高效传递所必需的预留孔洞的设置等。这些环节不仅要求高度的技术精准度,还亟需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与深化设计团队进行紧密沟通,以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无误地转化为生产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几项核心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3accdebc39575bf34f8cde35da44be65.jpg


5759473d06638d2bfecb2bdbedaf75e5.jpg


7abad601b9c01996cd6649109159ccad.jpg


bf9e0310170461425e396c8b61699449.jpg


1bc4ee1a6bf1c7d7d90d9c34cdb2e395.jpg


3d0f8ebfce3b98cf853b83066a95bedd.jpg


04e0941c8a392d5831e1af7e404d6299.jpg


b246ef3f4d1617e2a44f172ac54a147b.jpg


e2b3cdc158f0a70f76a7d422b4151888.jpg


4ec325428f1504a6fb88d24db3b1c09d.jpg


69a6a942414c21e4b209394b1a916edd.jpg


d6cf4a156563fcad0e509c6547b8d2d3.jpg


f1c263f48bf5888e11c8b09cf7e76ce0.jpg


2e0cb7b8d937a90f6da5593d7e412c54.jpg


c295a541fe44f84c9e6967e6ff951dbd.jpg


47a1f0f95caa68bb4e9339330ac87c02.jpg


b84cacb3a8e2161057086745d9661039.jpg


94b0b231ba1afc3c459f43c178b51b25.jpg


5457a1b635b8cc5b1a104ad8059c63ef.jpg


9336245a8584be9d2c32428f73fd697b.jpg


2e1766ad421058057174add691c2ab34.jpg


610215848883c781d94ecf5c7b3936e6.jpg


05、结语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协同是实现项目高效、高质量推进的关键。通过建立协同团队与机制、深化设计资料收集与整合、引入先进技术与工具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设计协同水平,确保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实施。

随着建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协同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BIM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将为设计协同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支持。同时,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相关标准和规范的逐步完善,也将为设计协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4ee71a875e089400d121baef813c4628.png